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感光学会!

中国感光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会会员

科技信息

关注

赵忠贤、屠呦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发布时间:2017年1月19日

中新网北京1月9日电 (记者 张素)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共同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每人奖金500万元人民币,自2000年正式设立至今,已有27位科学家获奖。
 
 
生于1941年的赵忠贤,辽宁新民人,1964年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他是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坚持高温超导研究已有40余年。
 
超导研究史长达百余年,其间高温超导有两次重大突破,赵忠贤及其合作者都取得重要成果。分别是:1987年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2008年以后发现系列50K(K:开氏温度,0K为零下273.15摄氏度)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并创造55K纪录。
 
赵忠贤曾在1987年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1989年因“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电性的发现”获国家自然科学奖集体一等奖(排名第一),又在2013年因“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生于1930年的屠呦呦,浙江宁波人,1955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她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
 
屠呦呦及其团队最先从青蒿抗疟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一成分“青蒿素”,按照国家药品新规,将青蒿素开发为中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第一个新药。
 
世界卫生组织从20世纪90年代起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现已为全球疟疾流行地区所广泛使用。据世卫组织《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由于采取包括ACT治疗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2000—2015年间全球疟疾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下降37%和60%,约挽救了590万名儿童的生命。
 
屠呦呦及其团队获得多项国内外重要奖励,比如1979年“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2011年获美国拉斯科临床医学奖,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性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