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感光学会!

中国感光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会会员

科技信息

关注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发布时间:2018年3月2日

2月27日,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京发布。经专家遴选、投票,10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学进展从30个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其中,中国科学院主导或参与完成的多项成果入选,“实现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位列榜首。
 
根据得票高低,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实现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将病毒直接转化为活疫苗及治疗性药物,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实验发现三重简并费米子,实现氢气的低温制备和存储,研发出基于共格纳米析出强化的新一代超高强钢,利用量子相变确定性制备出多粒子纠缠态,中国发现新型古人类化石,酵母长染色体的精准定制合成,研制出可实现自由状态脑成像的微型显微成像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和彭承志研究组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等,创新性地突破了包括天地双向高精度光跟瞄、空间高亮度量子纠缠源、抗强度涨落诱骗态量子光源以及空间长寿命低噪声单光子探测等多项国际领先的关键技术,利用“墨子号”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空间尺度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密钥分发速率比地面同距离光纤量子通信水平提高了20个数量级,为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在“固体宇宙”中寻找新型费米子是近年来凝聚态物理领域一个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问题,也是该领域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丁洪、钱天和石友国研究组与合作者在上海光源“梦之线”和瑞士光源上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实验技术,在磷化钼晶体中观测到一类具有三重简并的费米子。这是首次实验发现超出传统的狄拉克/外尔/马约拉纳类型的费米子。他们的实验发现开辟了探索凝聚态体系中非传统费米子的途径,对促进人们认识量子物态、发现新奇物理现象、开发新型电子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古人类学界对在中国境内发现的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过渡阶段古人类成员的演化地位一直存在争议。在河南灵井遗址发现的两件距今10.5—12.5万年前的古人类——许昌人的头骨化石,为探讨这一阶段中国古人类的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组与美国华盛顿大学Erik Trinkaus等合作的研究填补了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过渡阶段中国古人类演化上的空白,表明晚更新世早期中国境内可能并存有多种古人类成员,不同群体之间有杂交或者基因交流。该研究也为中国古人类演化的地区连续性以及与欧洲古人类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此外,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合作组成员单位,参与完成“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的相关工作;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温晓东团队合作完成“实现氢气的低温制备和存储”成果。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牵头举办,至今已举办13届。研究进展由《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五家编辑部推荐,由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学者经过初选和终选两轮投票选出。该项活动旨在加强对我国重大基础研究进展的宣传,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促进公众更加理解、关心和支持科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来源:中科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