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感光学会!

中国感光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会会员

相关新闻

关注

绿色财富论坛探讨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0年6月29日

“发展绿色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一种趋势和潮流。”在2010年6月26日举办的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提出了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建议:我国政府需要加强对发展绿色经济的引导,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制定绿色发展的规划;制定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推动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

 
  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调研室主任翟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钢等出席会议。

  吴晓青在发言中表示,从绿色经济的演变过程及当前绿色经济的使命看,绿色经济是发展模式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经济学派,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约束力存在情况下,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经济发展形态。绿色经济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人类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把绿色经济理念贯穿到生产、消费、贸易和投资全过程,这对于我国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在致辞中指出,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发达国家普遍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战略性信息产业,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展开激烈竞争。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就是要发挥好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科研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不断推陈出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举办的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以促进交叉学科为导向,通过跨学科交流活动,搭建国际化、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进一步扩大了品牌活动的影响力。

  开幕式后,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光宪教授、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调研室主任翟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国防大学校务部副部长郭承站、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任田佳树、联合国务院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钢、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处首席代表胡援东分别作题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中国的绿色发展》、《创建低碳城市的背景和途径》、《军民融合,绿色发展》、《核电?清洁能源的希望》、《全球绿色经济发展与低碳战略》、《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投资促进》的论坛报告。

   据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光宪教授介绍,中国去年的碳排放量已经达到了将近60亿吨。到2020年能源排放需求会达到50亿标准煤以上,到2030年我们的排放水平可能会比2007年增长一倍,到117亿吨。我们国家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进程中重化工业的主导阶段,所以能源消耗处于上升期。并且我国很多低碳技术发展不成熟,应用瓶颈难以突破。并且我们的低碳消费意识观念还不够强,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很多大量浪费的行为。

  未来十年欧盟将投入近600、700亿欧元专项资金对应低碳技术的研发,我国也应创立这种开放式低碳技术的投入机制,引入除政府示范项目以外的更为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同时利用国内的广阔市场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成熟技术和资金支持,为我国低碳技术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钢在报告中指出,  在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不仅带来了17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同时还有希望带来大约150万人的就业岗位,其中60万的岗位在太阳能行业,26.6万的岗位在生物智能、风能产业。仅2009年,在绿色产业进程中创造的绿色岗位就大约有30万个。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令人瞩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希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些成功的案例。

  绿色财富论坛是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自200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在宣传、交流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技术、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经济增长过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应有的贡献。此届论坛将重点围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推进措施、扶持政策、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投融资、人才等议题展开研讨与交流。论坛邀请了参加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介绍当前国际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态势,政府相关部门官员、专家学者介绍我国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重点领域、推进措施及扶持政策等;分会交流将介绍具有绿色、低碳特征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归国留学人士对其技术、项目进行介绍,商业银行及投资联盟介绍其投资意向、领域及合作方式等。

(转自:中国科协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