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感光学会!

中国感光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会会员

科技信息

关注

9月3日《科学》杂志精选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2日

快速进展的一种有效的抗疟化合物
研究人员回到传统的药物筛选方法,他们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抗疟候选药物。该药物被称作NITD609,当口服时(仅一天一次),该药物看来可杀灭处于血液期的两种主要的疟原虫。这一发现特别及时,因为亚洲的研究人员已经报告了耐青蒿素疟原虫的出现,而青蒿素是目前治疗每年约一亿疟疾病人的药物主要成分。Matthias Rottman及其同事应用高通量筛选法(而非更广泛使用的分子筛选过程)发现了一类被称作螺吲哚酮的新型化合物,该化合物显示了治疗疟疾的前途。
研究人员接着发现了一个特别的螺吲哚酮NITD609,它能杀灭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这两种致疟病原体,其中包括一系列的抗药株。然而,他们确实也发现了某些对NITD609有耐药性的恶性疟株,这些恶性疟株的pfatp4基因发生了某些突变。根据他们的发现,Rottman及其同事提出,NITD609所用的是不同于其他抗疟药物(如青蒿素等)的作用机制。他们没有报道由该化合物在动物疟疾模型中所激发的不良反应或负面的副作用,而NITD609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期试验的评估。在一篇观点栏目中,Timothy Wells更为详尽地解释了这些发现并提出,这一新的抗疟化合物可能会相当迅速地进展到下一步:人类的临床实验。

行为在集群网络中的传播速度更快
社交网络会如何影响某一特别行为的传播?比方说,当某个公共卫生的问题出现时,恰当的行为变化会如何在整个人群中得到传达。Damon Centola用一个社会实验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之后报告,人之间具有许多重复联结的集群网络可促使行为比在人际间具有较多独特联结的随机网络中传播得更快。这一发现支持这样一个假说:与疾病感染不同,社会行为的感染要更为复杂,人们常常需要与多个人接触之后才会坚定地采纳某种行为。
为了得出这一结论,Centola创建了一个有1528人参与的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社区;这些人是他从健康兴趣网站中招募的。他将这些人与其他的参与者(或称“健康伙伴”)在该新建的社区中进行匹配。这些参与者与他们的伙伴或被安置在一个集群?栅格联系网络之中,或是被安置在一个随机的联系网络之中。在每一组中会随机挑选一个“种子”参与者,而该种子的健康伙伴会收到一则短讯,该短讯会鼓励他们在某个在线健康论坛上注册。每当一位参与者采纳了那种行为并在该健康论坛上注册之后,一则短讯就会被发到该参与者的伙伴那里,依次类推。在该实验结束的时候,Centola观察到,在集群网络的参与者中,大约有54%完成了在线健康论坛的注册,而在那些被分在随机网络的参与者中,这一数字只有约38%。参与者集群网络同时好像会比随机网络传播行为的速度快大约4倍。Centola根据其发现提出,对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如饮食改善、避孕套使用或针头交换等)而言,如果其传播方式是通过这些集合性住宅网络而非偶尔的联系网络的话,它们将更可能被人们采纳。

地球动物未来的预报
地球上的物种正处在一个重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之中,而现在很难确定当这一事件结束的时候,地球动物种群的组成会是什么样子。但对海洋化石消亡的一项新的研究提示,在该物种灭绝事件结束之后,地球上最为兴盛的物种可能并不是那些物种数最丰富的群体。至少来说,我们不能够依赖于目前的动物分类单元多元性的趋势来预测它们的将来。John Alroy应用巨大的古生物学数据库(即Paleobiology Database,该数据库所编纂的数据来自全世界范围内的近10万个收藏的化石)来追踪发生在2.5亿年前的地球的最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中海洋主要动物组群的命运。他的结论是,支配这些主要组群多元性的法规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而某一组群的多元化(或歧化为新的物种)的平均速度不能预测该物种在一场大规模物种消亡事件之后的命运。Charles Marshall在一则相关的观点栏目中对这一分析作了讨论。

通往生物性遮光之路
研究人员在蓝藻菌中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基因簇,它能产生保护生物体不受紫外线辐射的分子。这些分子被称作类菌胞素及类菌胞素样氨基酸,或简称MAAs。它们存在于许多种真菌、蓝藻菌、藻类及海洋生物中。它们起着一种生物性遮光剂的作用。许多护肤品和化妆品中也能找到含有MAAs(类菌胞素及类菌胞素样氨基酸)的配方。Emily Balskus和Christopher Walsh现在已经找到了产生MAAs(类菌胞素及类菌胞素样氨基酸)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该基因。研究人员接着描绘出了4种可合成这些阻断阳光的分子的酶的特性,并披露了两种过去未知的形成亚胺的途径。

  
(转自:科学网)